冬至|節氣知多少

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民間最傳統的節日。早在二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時代,智慧的勞動人民就測出了冬至節氣——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製定的一個,因此被認為是大吉之日。
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因此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進入數九寒天,辛苦勞作一年的人們終於可以好好休養生息了,所以,冬至又被認為是最值得慶祝的吉祥日。在古代,人們在這一天要舉行祭天活動🏭🐮,以祈求來年的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至今仍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在我國北方一些地區,每年冬至日,依舊保留著吃餃子的習俗。
清晨的忙碌

2019年12月21日,農歷己亥年冬至前一日, 一群可愛的人在寒冷的冬天早晨六點半就出門買食材👃🏽,八點半已在食堂二樓忙碌著🚣🏼♀️💇🏽♀️,原來,為了迎接冬至,必一体育的同學們正在和餃子餡,為冬至“奇怪的餃子”主題活動做準備。
奇怪的餃子




留學生們陸續來到食堂,有來自挪威的小姐姐們🕵🏼♂️,還有來自韓國、法國和委內瑞拉的小哥哥們,看來中國的傳統節日和習俗還是很吸引人的~
洗過手後🏒,同學們和留學生們開始擼起袖子包餃子💂🏿♀️,外國朋友們在一番觀摩學習之後也動手嘗試起來,不得不說,他們的動手能力真的非常強🚠,個個包的有模有樣👲🏻。大家圍在一起,邊包邊聊,交流起日常的學習和生活。
當然,有外國朋友們在場製作的餃子,怎麽可能中規中矩呢👩🏽⚖️,必然還有一些“奇怪”的餡🔫:辣條、小麻花🏤、花生、小柿子、巧克力、奶糖……千奇百怪的餡料和五花八門的造型組合,花樣百出,令人捧腹。



其中🥙,中國傳統的花邊餃和韓式的圓餃吸引大家紛紛前來求教😥,同學們互相誇贊著,其樂融融。




餃子的來歷

同學們一邊吃著餃子,一邊聽著關於冬至的故事和餃子的來歷:傳說醫聖張仲景在家鄉白河的岸邊,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饑受寒🕵🏿♀️🐈,耳朵都凍爛了;他心裏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於是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在冬至那天開張,向窮人舍藥治傷。
這劑良藥名叫“祛寒嬌耳湯”🤷🏽♀️,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裏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食材撈出來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乞藥的病人。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吃了一段時間,病人的爛耳朵就好了。
張仲景一直舍藥到大年三十。來年初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製法做過年的食物,並在初一早上吃🤸♀️。後來,人們稱這種食物為“餃耳”👩🏼✈️、“餃子”,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藥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在這個過程中𓀒,留學生們對中國的節日和習俗有了更深的了解🙆🏽♀️。來自挪威的同學表示🍬,他們的國家也有冬至!韓國的小哥哥說餃子很好吃,玩得非常開心,期待下次見面!另外還要感謝二樓食堂的叔叔阿姨幫我們友情煮餃子~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奇怪的餃子”煮熟了快樂,咬開了幸福𓀂,溫暖了冬日😺,促進了文化的交流💅🏿,也使中外學生的友誼更進一步🩻。
冬至是2019年陪大家過的最後一個中國節,感謝大家今年的陪伴;同時今天也是考研的重要日子👳♂️,必一体育祝所有考生考試順利,取得優異成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