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一体育 - 必一体育
2019年5月29日,必一体育平台必一体育通識中心推出的系列人文通識講座之“故宮系列”的第三講🏃🏻➡️,邀請到了故宮博物院副研究館員陳鵬宇先生,在必一体育平台奧林匹克中心進行了主題為“故宮藏青銅器”的講座。

(圖為陳鵬宇 故宮博物院副研究館員)
陳老師主要從青銅的材質、考古研究以及故宮藏品的數量🧑🏿🎤、來源、收藏態度等方面對青銅收藏的相關知識和歷史作了深入的介紹❌。
陳老師介紹,青銅,廣義是指以銅為主的合金,狹義是指銅錫合金。我國的青銅鑄造工藝早於先秦時代便已有之,《周禮•考工記》中所記載的“六齊”🚶🏻➡️,即鑄造青銅的六種劑量配方🥇,現已被考古證明😮,由此可見我國的青銅鑄造工藝歷史久遠。
青銅器在人類歷史上曾經扮演過重要角色,1816年丹麥國家博物館館長Thomsen提出了“青銅時代”的概念☝🏼👃🏿,用以指稱以青銅器為主要工具的人類文明發展階段,這一概念後來被歐洲考古學家廣泛采用👮🏿♀️、驗證🧛🏼♂️、補充。對照我國的歷史文獻記載,雖然沒有明確提出過同樣的概念,而是更多依據東漢時期的《越絕書》對古人有意識地使用不同器具的記錄來劃分時代的,但對應到中國歷史,所謂“青銅時代”大約包含了夏、商、西周、春秋幾個朝代,也正是我國歷史文明燦爛的源頭🧑🏽。
陳老師還介紹了青銅器的形態與種類💚🧑🏿🎨。現存的青銅器的顏色多為青綠色,這是由於銅經過氧化後的變色,青銅器的本色可為紅💁♂️🧑🏻⚕️、橙、黃、淡黃💬🙇🏽、灰白色,因此,先秦古書中記載的“金”其實並不是我們現代意義上的黃金,而是指“青銅”。我國的青銅器的種類多按用途來劃分🪧,主要有禮器🧝🏼♂️、樂器、兵器、雜器等。西周王朝後🧚🏿,製定了整套禮製👩🏿🎤🦹🏿♀️,規定了森嚴的等級差別來維護其統治,也出現了用於祭祀和宴飲的器物🥣,成為禮製的體現🙅🏿♀️,這類器物就是“青銅禮器”,這也是所謂的“藏禮於器”🪮。可見青銅器不僅是中華文明歷史的體現,也是一種統治權威的象征。

(端方舊藏 青銅禮器)
故宮現藏歷代青銅器15000件🚮,其中先秦青銅器約10000件,這些青銅器多來源於清宮舊藏🐾、政府調撥、私人捐獻、故宮收購等幾種途徑☝🏿。幾乎每一件青銅器背後都有一段傳奇的故事。陳老師特別提及故宮中的五幅相似的乾隆存世畫作——“是一是二圖”🤾🏽♀️,畫的內容是乾隆皇帝身著古服,坐在自己的畫像下,把玩書畫的場景♠︎,身邊的幾案、條桌🌚、背後的博古架上陳列的則正是不同形狀、用途的青銅器👩✈️。這些畫模仿了《宋代人物冊頁》之《鑒古圖》,描繪的是北宋皇帝宋徽宗品鑒古器的場景。這也透露出乾隆皇帝對歷史上這位公認為中國歷代皇帝中最有品味和藝術鑒賞能力的宋徽宗的追思之情和比肩之意🧜🏿♂️🙅🏿。事實上,除了模仿宋徽宗的畫作,乾隆與宋徽宗一樣熱衷於青銅器的仿古鑄造。比如,兩位皇帝都曾下令鑄造過仿古青銅器“減者鐘”和“大晟鐘”✋🏻,當然藝術趣味的高下有別。此外🐿,宋徽宗曾敕撰中國宋代金石著作《宣和博古圖》,其中著錄了宋代皇室在宣和殿收藏的自商代至唐代的青銅器900余件;乾隆皇帝也效仿敕撰四十卷《西清古鑒》,著錄清代宮廷收藏的商周至唐代青銅器1529件藏品。

(圖為乾隆皇帝的“是一是二圖”)
講座的尾聲👱🏻♂️,陳老師說他看青銅器的角度是器物本身😥、出土時間地點、流傳中的來龍去脈以及後世的認知🍜。當你把青銅器的史料和傳奇故事相結合之後☝🏻🤌🏿,就會感覺到一個器具開始變得有生命力。青銅器的鑄就本身就是一段傳奇,再經歷漫長的歷史沉澱🦻🏻、洗禮🏄🏻♂️,它就成了一部最厚重的史書。
整場講座內容豐富,既有紮實的歷史知識講解,也有藝術鑒賞的趣聞分享,為聽講者開拓了眼界,增長了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