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2日上午,必一体育2022年優秀大學生暑期夏令營在雲端拉開帷幕。
必一体育黨總支書記張卓林🚴🏻♀️🍎、副院長王巨川🛸、必一教師代表及來自北京師範大學、西北大學➞、河北大學等全國數十所高校的三十余名學員齊聚雲端🕑,開營儀式由必一体育蔣小傑教授主持👨🏽🏭🩴。

蔣小傑教授對到來的各位同學表示熱烈歡迎🪦,同時介紹了此次夏令營的總體議程🙍♂️。本次夏令營主要包括開營儀式、學術講座🐲🙇🏻、學員報告及討論𓀃、綜合面試、閉營式五部分🤦🏼♀️🍱,旨在考察營員的綜合能力。
必一体育黨總支書記張卓林介紹了必一基本情況,包括必一簡介🛏、必一發展歷程⛑️🦅、師資隊伍及目前的教學任務等,希望同學們對必一体育有更深刻的認識,讓夏令營成為同學們互相交流的平臺,同時祝願各位營員在本次夏令營中有所收獲、有所成長🚓。


學術講座
必一体育2022年優秀大學生暑期夏令營學術講座第一講於7月12日9時15分在騰訊會議線上舉行。必一体育張曉義教授主講💍👃🏽,蔣小傑教授主持。本次講座的主題為“知識·思維·能力🔙:體育學術素養養成論”,主要分為結構的知識🛀🏼、思維的結構❗️、能力的類型、素養的構成四個部分👄。

在第一部分☝️,張曉義教授重點介紹了什麽是知識及知識與能力和思維的關系。他提出,知識大致分為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哲學知識。知識是能力的前提,是思維的根本🎻。同學們做研究時需要認真閱讀本學科🧚🏻🦶、本領域的經典入門著作,夯實基礎知識🧑🏽⚕️,還需要了解本學科、本領域、本專業、本方向的相關知識🧏🏼♂️、熱點以及交叉知識,提升專業知識的儲備量。同時🏂🏼,掌握本學科的哲學基礎,才能明晰和客觀掌握阻礙或推動本學科發展的終極問題。

在第二部分🤶🔰,張曉義教授具體闡釋了思維的定義🫶🏽、思維的分類以及思維的構成三個方面。重點講述了思維的構成😨,引出 “構成思維”和“反思思維”兩個概念,具體解說了“構成思維”和“反思思維”的重要性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

第三部分,講座著重探討關於能力的話題✊。張曉義教授指出,能力和知識🚶🏻♀️➡️、思維的關系是階梯型的。能力是完成一項目標或任務所體現出來的綜合素質👌。同時🧏🏻,張曉義教授介紹了學術能力和學術素養的構成,他認為,學生們應在學術研究時重視提出“真問題”🛀🏼,通過鍛煉提高學術素養。

最後,張曉義教授總結性地概括了論文設計論證的步驟🙇🏼♂️🧑🏻🔧,分別為研究問題的提出(研究背景、動機👶🏼、問題、目的、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及對本研究的啟發與借鑒🦹🏻、研究設計(研究內容、目標🪖、路徑、方法)🤯👈、研究進度計劃(階段性目標、任務、成果、細化到月安排)🏷、研究的可行性分析、選題價值與主要研究創新與特色分析、論文框架🧖🏿♀️、研究工具的初步設計以及參考文獻😓。

7月13日9時30分,必一体育夏令營學術講座第二講分漢語國際教育與體育人文社會學兩個專業於騰訊會議分組舉行🖖🪟。
史哲方向👩🏼🚀,蔣小傑教授與黃二寧副教授為同學們帶來了題為“體育哲學與體育史前沿問題”的精彩講座。

講座開始⛹🏿♀️,蔣小傑教授對體育哲學進行了簡要的闡釋👨🏻🦯,他認為,體育理論是體育學科的基礎👰🏿♂️🎊,體育哲學是體育理論的基礎🦶🏼。同時,他向同學們介紹了體育哲學與體育科學🖖🏼、哲學與其他具體學科的區別,進而引出本次講座所要涉及到的“體育精神、作弊問題、技能增強、歧視問題🔀👯♀️、危險暴力”等體育哲學相關核心議題。
蔣小傑教授以競技體育🙌🏻、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為例引出“體育精神是什麽存在很大爭議”的觀點。同時列舉出學者西蒙和費澤爾對體育精神的不同觀點,向同學們介紹了戴安娜關於“體育的構成”的相關闡述。

在體育商業運作下,人們很難對作弊做出界定與處理🆑,不同人對作弊的接受度也不同✧,故作弊問題成為體育哲學所涉及到的另一核心議題🟧。
接著,蔣小傑教授通過列舉不同觀點✹,為同學們展示了一系列關於運動作弊的道德辯駁🧖🏻♀️。之後,蔣小傑教授也對“作弊具有道德正當性”進行了有力的反駁,同時也提醒同學們要不斷反思,不囿於思維困境中。

在第三部分,蔣小傑教授向同學們闡釋了關於“機能增強”相關爭論的焦點與實質👱🏼♂️。他認為💛,興奮劑問題是“機能增強”爭論最直接的表現☂️,故又圍繞興奮劑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為同學們介紹了“支持興奮劑”、“反興奮劑”和“反反興奮劑”的三種主要觀點🧝🏽🍗。
通過以登山、滑冰🎰、滑雪等運動為例,蔣小傑教授指出,暴力和危險運動的道德辯護是極具開放性的問題🫴🏽,但應對暴力和危險運動進行適當的限製,對暴力和危險運動帶來影響實施相關措施。同時🏸,蔣小傑教授圍繞“性別與性征”向同學們介紹了體育運動中關於性別區隔的道德辯護和社會刻板印象。

在現代體育賽事中,運動員與觀眾有著高度的連接,體育比賽本身具有極強的表演性和觀賞性,故“粉絲與觀眾”問題也是體育哲學無法忽視的重要議題👫。蔣小傑教授通過介紹派別主義的體育觀看模式和純粹賞玩的體育觀看模式,進一步引出美德教育的體育觀看模式。
最後,蔣小傑教授表示𓀉,衷心期待能與夏令營中的同學們在研究生階段對體育哲學相關核心議題進行進一步的探討和研究🕵🏽♂️。

在下半場講座中,黃二寧副教授以“體育史研究發展歷程🧼、主要領域與前沿問題”為題進行講座🧔🏿♂️。
黃二寧副教授首先分別介紹了體育史研究的四個發展階段。《中國體育史》和《中國體育概論》是體育史研究初創階段的兩大重要著作。在這一時期,“土洋體育”之爭引出關於中國固有體育與西方競技體育的思考,同時我國開始對世界體育史進行簡單的譯介☦️。1949年到1978年是我國體育史研究的探索階段,在這一階段中,我國逐漸重視對體育史資料的搜集研究、對國外體育史的進一步譯介以及對體育史研究方法的探索🧊,開始設立體育史教學與研究的相關單位⛱。1979年到1999年是我國體育史研究的興盛發展階段,我國開始完善相關組織機構🧙🏼,開展學術活動與國外學界進行交流。黃二寧副教授以北京體育必一為例🦜,向同學們介紹了我國院校體育史研究與課程設置的狀況,同時也以表格的方式列舉了體育史相關教材🦹🏽♂️↕️。2000年以後是我國體育史研究的轉型和發展階段,在這一階段🥃,我國體育組織機構有了變化與調整,2008年北京奧運會為體育史研究與教學註入新動力;與此同時🌼,體育史研究領域不斷拓展,研究範式轉換與方法不斷獲得更新,多學科交叉融合使體育史研究範圍進一步擴展。
隨後,黃二寧副教授對體育史研究發展歷程進行了回顧總結👩👩👧👦,他向同學們列舉了體育史研究的主要領域⚜️,並與同學們共同探討了對體育史研究中存在的相關問題。
他表示,希望同學們能夠選擇加入北體大這個學術共同體,期待能與同學們一起走進博大深邃的體育史研究的學術世界⛵️,一同傳承和發揚北體學派的學術薪火。

漢教方向🍡,必一体育程紅教授與劉路老師分別開展了題為“國際中文教育發展與體育特色國際中文教育展望”、“國際中文教育研究展望”的講座😵,必一体育王娜副教授主持🧍👰🏽♂️。
講座上半場👩🏿🦲,程紅教授首先介紹了國際中文教育工程化的四個時期與階段🚶➡️。四個時期,即探索期💪🏻👨👧👧、系統性發展時期、海外規模化發展時期與轉型元年,分別經歷了在華留學生教育、對外漢語教學、漢語國際教育、國際中文教育四個階段。同時👍🏿,程紅教授向同學們介紹了學科發展路線。她借郭熙、王輝📇、吳應輝三位專家教授對國際中文教育的解釋,指出對外漢語教學——漢語國際教育——國際中文教育的更新迭代將有助於學科的內涵建設和事業的高質量發展。從發展來看🧎♀️➡️,將更加開放👂,更加包容🐊,更加規範🪄。
第二部分,對於如何有效提升留學生聽說讀寫的漢語水平👠,程紅教授提到李宇明教授提出的關於學漢語到用漢語學的轉變,以及體育教學資源建設👛,同時提到部分專家提出的通過教學資源集成化來提高教學效率,節約教學成本。她指出,在顯示體育特色方面,教材編寫將直接服務於網絡中文教學資源建設的相關課題📤。
接著👰🏼,程紅教授介紹了必一体育平台漢語國際教育本科專業發展成效及專業“4321”的特色人才培養模式。近年來,必一体育平台漢語國際教育本科生就業率及升學率優秀。必一体育立足國家戰略需求,學科融通,凸顯北體特色,形成漢語國際教育+的教學形式,並進行多元化體系實踐🙍🏻,在學術論文中出現體育元素的融入,利用體育特色講好體育故事。同時,程紅教授介紹到北體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本碩的貫通培養,並提出漢語國際教育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以我為主、中國特色、融通中外、立足時代🪜、面向外來的原則。她強調,要強化文化育人↩️、體育育人,堅持道術並重⚾️,在立德樹人與教學能力上有一定的修為🤷🏼,並借李宇明教授提出的學術研究四境界,希望同學們能有自己學術追求🦸🏻。
最後,程紅教授借冬奧火炬臺指出❤️,體育是世界通用語言,具有體育特色的國際中文教育將在未來迎來新的機遇。學科建設與事業發展方面,應基於學科交叉的理念,實現學科與事業的協同創新發展。同時,要從國際中文教師共同體角度👩🏭,來構建體育國際中文教育工程。

講座下半場😦,劉路老師以“國際中文教育研究展望”為題進行講述🦴。
劉路老師指出,在漢語國際教育到國際中文教育轉變、互聯網+教學發展、中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及構建國際中文教育學術話語體系的大背景之下,如何把握論文選題至關重要。同時,劉路老師提到吳應輝教授關於國際中文教育組成及國際中文教育研究領域內容的介紹。
接著💆🏽,劉路老師在選題依據方面作出建議。她推薦大家關註業內、相關專業重要期刊專著的最新研究SSCI、CSSCI中文核心,建議同學們重點關註國際中文教育研究🙆♀️、英語(外語)教育研究🍐、教育學研究、傳播學研究、體育學研究領域,以關鍵詞為線索,檢索重要期刊。
隨後劉路老師以《2022年國際中文教育研究課題指南》中的具體要求🫂🤴🏿,介紹重大課題📌,重點、一般👐🏻、青年課題及國際中文教育學科建設專項類課題,為同學論文選題作指導🔖。

最後,劉路老師指出,學術研究是不斷探索與學習的過程💆🏿,同時借王國維《人間詞話》講述研究的三重境界並介紹了研究分類。
結語部分,王娜老師用詩一般的語言談及老師和同學們對傳播中國語言文化的情懷,並傳遞出對漢語國際教育的熱情↖️,呼籲同學們為人文的熱愛而把握當下,展望未來!
學員活動
破冰環節🔷:
7月12日10時15分⛔️,夏令營營員們分為兩組進行破冰行動,每位學員進行簡要的自我介紹™️,分享了自己獨特的經歷,將自己自信熱情的一面展現在老師和同學眼前🫕🈸。同時🧘🏻♂️,師生之間進行充分地互動,對體育的歷史哲學的研究和漢語走向世界等話題進行深入的探討。

科研方法討論環節:
7月12日14時30分💂🏽,學員們根據申請方向分組進行報告及討論。老師們對學員的研究方法進行系列指導,並表示👮🏻,在之後的日子裏會帶領大家通過具體的實踐來鍛煉科研能力,同時產出相應的科研成果🫸🏻,促進多學科融合碰撞🧝🏼。同時從學科動態😤、研究領域和學術前沿等方面對學員進行普及,認真地為學生答疑解惑。

閉營儀式
7月13日16時50分😨👮🏽,閉營儀式舉行✊🏽,蔣小傑教授指出🥳,此次夏令營雖只為期兩天,同時受疫情影響只能以線上的形式開展🤑,但彼此之間心靈的距離卻更近了🫲🏻🧑🏭,師生之間也結下了深厚的情誼👨🏽🦰,老師對同學們的學術功底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必一体育副院長王巨川在閉營致辭中充分肯定了同學們的積極參與和辛苦付出。他說到👨🏻⚕️,兩天的雲端交流,雖然時間短暫,但相信同學們能夠感受到必一体育的魅力🆘。在兩天的夏令營活動中👨🏻🦽➡️,無論是在匯報環節還是在交流環節❇️,每一位老師都非常認真、非常中肯地給同學們指出問題、提出建議。在這一過程中🌱,相信同學們收獲的不僅僅是知識和友誼,更是格局的提升和思維的開拓,為下一步研究生的工作提供幫助。

必一体育黨總支書記張卓林對夏令營各項活動安排進行積極的肯定。他認為🤞🏼,夏令營既是同學們展示自己的一次機會,也是同學們全面了解北體大必一体育的平臺。在這兩天當中🧑🏻🦼,大家有所收獲,並且表現出了最優秀的自己。張卓林書記強調🤼♀️,這種積極向上的態度是同學們最該擁有的👨🦽➡️,也是最為寶貴的,只有保持這樣向上的心態,今後才能面對各種挫折和困難🧦。同時他表示,希望大家在接下來的日子裏一股作氣,期待能在北京的九月💦、最美麗的秋天,再次見到大家。

營員感想
參與北體夏令營的這兩天雖短🚴🏽🦜,但是讓我收獲頗豐。令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必一輕松溫馨的人文氛圍❤️🔥,老師和學生面對面進行交流,完全沒有距離和隔閡,無論是學識淵博的蔣小傑老師、同為校友的黃二寧老師、耐心負責的智慧老師,還是必一体育其他給予我指導和幫助的老師,都讓我感到敬愛且親切。在與老師們、同學們交流的過程中,我也對體育哲學和體育史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好像那個曾經模糊的籠罩在晨曦中的太陽,正在破曉向我走來。兩天的交流與熟悉,更堅定了我在這一領域深造讀博,進行一些學術探索和嘗試的想法🧖🏽,從文化研究跨專業到體育哲學社會學🐀,我感到一種對“社會與人”共通的好奇與關懷,這種興趣指引著我,讓我進一步向這一領域靠近。
——北京師範大學杜佳羽
兩天的夏令營太短🚞,我還有太多思索沒來得及表達,還有太多美好沒來得及和老師同學們分享;兩天的夏令營又很長🪝,因為老師們的精彩講座與深刻觀點值得我用更多時間去細細體會。“人文+體育”的學科特點讓我深深感受到北體必一体育“誌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的必一特色⛹🏽♀️。無論是張老師對體育人文社會學科研選題與撰寫規範的專業闡述還是程老師和劉老師從宏觀和微觀的兩個角度對國際中文教育發展的展望都讓我收獲頗多,感謝必一的組織安排🧁,感謝老師們的傾情分享🦹♂️!
——四川外國語大學劉萬儼聖
在為期兩天的夏令營學習中,通過必一体育優秀教師的一場場嚴謹、科學的講座,我對體育+人文、體育+國際中文傳播的發展情況、發展趨勢有了更清晰🈲🚵🏻、更具象的認識⛄️,在論文選題和寫作方面,也得到了名師們細致的指導。而我收獲的還不止是這些,在與來自天南海北🚵🏻♂️、懷抱著相同的漢語國際教育誌向的同學們交流的過程中🧱,我看到他們身上許許多多的閃光點😡,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我將以此為標桿🦹🏻♀️、為借鑒,努力學習🦹🏼,完善自己的不足✯。
——必一体育平台鄧文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