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理念 健全體系
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經歷10年,必一体育平台大學也同樣參加經歷了這十年的歷程👩🏿🦱。為適應經濟全球化,政治、文化多元化的時代發展需要🥐,培養對外漢語教學及語言文化交流等相關工作的應用型、國際化復合型人才,必一体育平台國際文化必一於2014年9月首次招收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本科生🧳。目前,漢語國際教育本科專業學生共有4個年級240人📙。 國際文化必一是屬於大學人文社科學部的一個新必一,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漢語教育教學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及從事語言文字工作能力,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及語言文化交流等相關工作的“文武兼修”的復合型、國際化人才。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特別是互聯網技術的興起,現代課堂教學無論是在教育形式、教學方法、學習方式上都在發生著前所未有的變化🤽🏻♂️。智慧教學微課製作將互聯網技術和教學過程完美地結合起來,改變了以往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給教育行業帶來了新的機遇。雖然,我院是文科必一,但自2014年建院以來,一直積極參與計算機微課教學和中國大學生計算機大賽。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本著建立有機知識體系,培養、檢驗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宗旨。意在提高大學生的主動學習、創新和實踐能力。讓大學計算機應用課通過競賽的平臺👩🏻🎓,讓學生在競賽中交流和實踐,鍛煉了心理素質,團隊意識,符合培養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一、國家政策 與時俱進 創新理念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明確指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的現代化,充分利用優質資源和先進技術,創新運行機製和管理模式,整合現有資源,構建先進、高效、實用的數字化教育基礎設施🏃🏻♂️。
此外,綱要中還要求強化信息技術應用。提高教師、學生應用信息技術水平,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增強運用信息技術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2015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九次會議上審議通過了《關於做好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若幹意見》👾,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教育對外開放是我國改革開放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提升教育對外開放質量和水平。要增強服務中心工作能力,自覺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等重大戰略,推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要考慮不同地區教育水平和區域發展需要,有所側重🚭、因地製宜🥧。”
在《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點》中也提出:“加快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完善教育對外開放戰略布局。落實‘一帶一路’戰略🧏🏻♀️🕒,深入開展教育合作交流🧰。”進一步明確了教育對外開放的方向和路徑。
對我校來說,漢語國際教育本科專業、來華留學生漢語教學等方面都以漢語教學為基礎🔅、以傳播中國文化為目標,漢語國際教育微課教學是進行實踐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參與全國大學生計算機大賽微課項目🧅,為漢語國際教育實現教學模式、學習模式的變革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與實現條件🐼🚶🏻♂️➡️,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能夠協助學校進行信息化教學水平的提升,為學校進行國際遠程與面授相結合學歷教育奠定基礎👨🏽🍼。
當前教育改革和發展處於關鍵時期,機遇和挑戰並存。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是促進我校教育快速發展的必由之路⏲💁🏽。必須高度重視並充分發揮教育信息化對推動教育改革創新、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創新人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主動應用先進的教育技術,促進我校漢語國際教育的跨越式發展🗽。首先,從必一領導層面,我們就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概念,將微課製作🏂🏿、創作智慧教學方法引入到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中。作為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國際文化必一👨🏻🦯,我們應當具備前瞻性的辦學理念和視野。隨著計算機技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計算機作為我國高校教育重要組成部分及其具有國際化的教育地位,培養優秀的對外漢語教師🤵🏼,同時兼備一定的計算機專業技術背景和參賽經歷,促使學生將中國語言文學和計算機領域跨學科融合,擴寬了本專業學生的就業出口,增強了學生的國際競爭力。其次🍚,我們要依靠誌願參加大賽的教師和學生們🦍,是他們為了參賽,無償👨🏽🚀、無怨地默默奉獻,在時間和精力上都做出了巨大的犧牲。正是他們堅持不懈🦸🏿♀️、無私地開拓精神🤲🏻,為我們人文學科的發展,闖出一片新天地。
二🧑🦽、嚴師指導 勇於創新 收獲碩果
國際文化必一是我校近年來成立的新必一,教師都是從事文學領域的教師🦋,學生也多是文科生,缺乏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方面的專業知識,參加計算機微課大賽面臨,跨界👇🏿、跨項的許多困難和挑戰。但是🕧,國際文化必一指導教師喬東鑫老師希望通過微課把教學設計的精彩,並讓參賽學生得到全方位的鍛煉🩹。就是憑著一股不服輸的韌勁,堅持不懈指導學生參賽,自2015年以來,指導我院第一屆學生開始,共三屆近十名學生參賽,從首次參賽微課題目《書法藝術與漢字》指導楊宇紅💪、白玨😑、姜潔軒,到《趣談漢字眼紅》指導楊宇紅、程序、徐雅傑,《漢字有畫說》衛睿傑👮、王珊珊⚉,通過教學設計,媒體設計,過程與評價多方面指導參賽者。師生們從組隊、選題、腳本🎋、拍攝、製作各個環節都傾入了大量的巧思和創新能力🧑🏻🦳。缺乏專業設備⚾️、缺乏資金、缺乏專業人員,他們克服種種困難👨🏻🦼➡️,憑著對專業教學工作的熱愛和激情🪱,師生同心,天道酬勤,他們連續取得了全國大學生計算機大賽三次二、一次三等獎的優異成績。為必一🏉🫨、為學校爭了光👩🏻🦳,同時,也為這批學生開拓了專業視野和就業渠道。已畢業的楊宇紅同學順利考入香港大學中文專業👩🏻🚒,徐雅傑同學考入北京師範大學,白玨同學考入北京理工大學💟。
正如指導教師喬東鑫老師在賽後總結到必一体育平台國際文化必一首次參賽微課組同學完成的《書法藝術與漢字》微課設計🧣,實現了微課教學的目標,在短短的分分鐘鐘內,把中國藝術之書法藝術的教學展現地淋漓盡致。通過這次微課教學的內容,教學對象可以快速、有效地掌握書法藝術的基礎理論🤽🏻♂️,並可以指導今後的具體操練過程。
在具體的微課設計部分,學生們將課堂視頻錄製和ppt展示巧妙結合在一起,並使用了一些現代教育手段,如🛹,Power point、After effect、Premiere 🤜🏿、Xmind 🚵🏿、photoshop🚵🏿♂️、Camtasia studio、goldenwave等🧑🏽🍳,使學生在“聽其聲,看其人,知其言”的配合下完成輕松、愉快地學習過程。在講授漢字基本常識的過程中註重通過畫面滲透漢字豐富的內涵,並采用圖示法的方法引導學生有層次🟠🌡、有邏輯地理解教師講解的全部內容。這些特色的教學方式突破了傳統的對外漢語教學模式,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書法藝術教學的過程中🏅💡,把基礎知識教學和技能教學有機地聯系起來,便於學生理解,同時在促進了教學對象對知識的吸收,對中國文化的熱愛。
第二次參賽的《趣談漢字眼紅》微課作品,堅持以對外漢語教學為導向🛢,根據授課對象是外國留學生學習中文的難點、重點的特點,精心設計,突出知識難點,著手進行詞匯的解析,微課教學部分將課堂視頻錄製、ppt展示和動畫有機結合,下完成輕松、愉快地學習過程😠。
在講授文化詞匯的過程中註重通過畫面滲透詞匯豐富的內涵👈🏼👩🏻🦼➡️,並采用圖示法引導學生有層次🎲👮🏻、有邏輯地理解教師講解的全部內容🗜。
詞匯的教學過程中,有部分詞匯學生通常很難將其解釋與字面意思聯系起來🚹,因為有一些屬於文化詞匯,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𓀗,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礎📽。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采用適當的方法使抽象具體化🧢🛀,便於學生理解。同時在具體的教學中文化的傳播也需要掌握好尺度。微課使一堂枯燥無味的詞匯教學,變得鮮活、有趣了。
第三次參賽作品《漢字有“畫”說》老師和學生們充分發揮了體育大學辦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特色和特點,既培養“文武兼修”的對外漢語人才。他們引入中國民族傳統武術太極拳的動作做為示範,把武術和漢字巧妙地結合,獨具創意。隨著武者剛柔並濟的中國功夫,優美的民樂🚴🏽,飄逸的服裝、一招一式的太極動作組成的肢體文字……大大吸引了學中文的外國學生的眼球🧈。這個作品勝在創意!


演示效果:
讓我們了解一下學生們的設計思路🧃👩🏻:這個作品的契機發生在一堂現代漢語課。喬老師告訴我們,她在給留學生聽寫漢字的時候,發現有人把犬寫成大👂🏼,有人會把偏旁和部首寫反🌓,有人會把一個字寫到田字格的左上角的小格子裏。於是我們就在想:也許留學生對筆畫和部件的認知和理解,遠遠不如對外漢語教師所期待的那樣深刻。所以我們最初的想法僅僅是🏰,希望留學生可以通過我們所做的某個東西,來認識到筆畫的重要性♏️。 但是在最初階段的研究中,我們發現這個話題其實很窄——第一🧔🏿♂️,我們無法解釋筆畫的道理👶🏿。第二💎,筆畫是漢字的最小單位🧛♂️🏸,如果沒有漢字這個整體的結構,單說筆畫是沒有什麽說服力的。在指導老師喬東鑫的引導下✋🏿,我們決定拓寬我們的研究方向。過程還是從筆畫說起,接下來過渡到部件的變化最後到整字的結構👳🏽♂️。通過這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希望留學生了解到這個像圖畫一樣的古老文字😵💫📻,背後的邏輯和道理📈,從而在今後學習書寫漢字的過程中,有更深的理解📔。確定了最終的選題方向之後,接下來是具體的內容討論。一個完整的微課要包括四個部分:內容導入🦸🏽♀️、講解練習🚴🏻、復習思考和課後作業。也就是一個小課堂。
有很多可行的想法還是從最初的靈感中汲取出來的。我們在討論的過程中👨🏿🍳👎🏽,快速敲定了部件方面通過形近字因偏旁不同而形成不同漢字的方式來展示,整字的結構的重要性通過相同部件通過不同的組合方式組成不同漢字的方式來體現。 但同時也面臨一個問題——筆畫的重要性❤️,要怎麽呈現出來?用語言嗎👳🏻?未免單薄🌭。還是一筆帶過?這樣似乎又違背了最初的構想。最終通過文獻的閱讀和學習🚴🏻♀️,我們了解到筆畫偏誤有一種形式是相似筆畫在書寫的時候容易出現的偏誤🛤🕗,在確定其可行性之後,我們決定通過“部分鏡像”的偏誤方式來表達筆畫的重要性。 說到這裏其實很想感謝我們的題目——漢字有”畫“說,了解了課程的設計初衷後其實很容易發現,我們的本意是為了從筆畫入手講解整個課程的內容。實際上,在我們不斷去嘗試不同的形式的時候,這個題目給了我們很多靈感。比如在確定筆畫的表述方式之後,我們想到,既然”畫“我們用的是”話“的諧音,不如讓兩者結合在一起——通過筆畫的話來講”筆畫“——也就是說把筆畫擬人化⚾️。這樣做不僅非常切題🕋,而且算作是一種小小創新的導入方式。而且,考慮到留學生的接受程度,也許講故事的方式會吸引目標受眾的興趣,從而更好的理解和學習相關內容。
到目前為止,導入🤭,講解內容,相關練習以及之後的內容已經基本確定了八成。但是指導老師提醒我們,如果看山只是山🕚,講解知識只是講解知識的話,其實課程的深度還欠火候😑🤘🏻。這時候我們的標題——漢字有“畫”說,又一次給了我們靈感。漢字的書法藝術是十分美的 ,如果一個字算作一副畫的話🖖🙎🏼♀️,下筆時的移動就是作畫的過程中。但是如果單講漢字書法藝術🌼,和主題連接又很牽強🫄🏽。怎麽辦呢?既然是移動,那就不用拘泥於筆這一種形式。那麽武術怎麽樣?武術動作中蘊含的美感和神韻同樣令人心馳神往🧜🏿♀️,在行雲流水的動作中,誰說不可能藏了我們的漢字呢?之前是讓筆畫說話,現在可以用身體動作來“畫”。一方面是傳統民間藝術和漢字的有機結合,另一方面這樣的結合也許可以間接體現“道法自然”的中華傳統哲學思想。
到目前為止🪥,片頭引入以及課程整體設計的全部思路已經確定完畢。接下來就是具體的任務執行🧕🏿,包括做視頻、剪視頻、設計形象、教案設計、ppt製作、錄課以及最後的後期處理。盡管計算機並非我們的專業👨🏽⚖️,但是準備比賽的整體過程我們投入了足夠多的心力和誠意🧑🏽🦰,我們相信,我們交出了一個對我們自己認真負責的作品。
從學生們的設計思路中,可以看到指導教師傾註了大量的心血🧔🏿♀️。
三👳🏿♂️、探索教學與競賽相輔相成 競賽為人才培養搭建平臺
非專業學生通常對計算機技術的應用方面將自己歸為“外行人”,但學習計算機應用課程的目的並非僅僅局限於課堂教學的操作,更應側重和培養學生們的課外延伸和跨專業拓展能力🧑🏻🎨,在實戰中提升對計算機技術本身的深層次認知和掌握。
經過多年的參賽經歷,我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指導教師🥨,對於學生在完成作品以及參賽的整個過程中,對於作品的立意🧔♂️、內容🫥🦻🏿、形式和表現都結合教學工作特點給予精心指導和幫助,但也不越俎代庖,註重培養學生過程管理,使學生得到從創新能力到計算機技能訓練,從團隊協同到參賽心理素質的訓練,從傳統教學知識點總結到全方位綜合能力的培養💼。目前🤞,學校確立了走在世界一流體育大學前列的奮鬥目標,堅持高端化、貫通化💢🏠、國際化和協同化“四化”人才培養方法🛷,加強體育與教育、科技、文化深度融合,培養輸送高素質新型人才。構建立體化培養體系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是我們二級必一需要深度思考的問題。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依托計算機設計大賽👨🏿🎨🆘,是我院培養國際化、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育人模式的探索與實踐🏆。